欢迎来到奇葩栖息地!欢迎加入Discord服务器:XfrfHCzfbW。请先至特殊:参数设置验证邮箱后再进行编辑。在特殊:参数设置挑选自己想要使用的小工具!不会编辑?请至这里学习Wikitext语法。
江苏行政区划历史/1953年前:修订间差异
来自奇葩栖息地
无编辑摘要
SkyEye FAST(讨论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 解放战争 == thumb|right|1949年与现行行政区划对比 === 淮海战役 ===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胜利结束。<ref name=":1">{{cite|url=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6955|title=江苏全境解放|website=江苏党史网}}</ref> 1948年11月7日,苏北地方武装解放'''新浦、海州'''。9日,'''连云…”) |
SkyEye FAST(讨论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 auto; "
|+ 1953年前江苏暂行行政区划
|-
! {{fc|#f9723d|'''首府'''}}
|-
|<small>今江苏省地域分属{{w|苏南行政区}}、{{w|苏北行政区}}、{{w|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南京市}}、{{w|皖北行政区}}及{{w|山东省}}管辖。</small>
|-
|
|-
!{{w|苏北行政区|苏北行署区}}<ref name=":2"/>(1949/4/21–1950/4/14)
|-
|{{w|泰州市|{{fc|#f9723d|'''泰州市'''}}}}→{{w|扬州市|{{fc|#f9723d|'''扬州市'''}}}}<ref group="注">1950年1月13日,苏北行署由泰州市(泰州专区辖)移驻扬州市(扬州专区辖)。</ref>{{!w}}{{w|泰州专区}}{{!w}}{{w|扬州专区}}<ref group="注">1950年2月6日,扬州专区并入泰州专区。</ref>{{!w}}{{w|盐城专区}}{{!w}}{{w|淮阴专区}}{{!w}}{{w|南通专区}}{{!w}}{{w|淮北盐区}}
|-
!{{w|苏北行政区|江苏省苏北人民行政公署}}<ref name=":2"/>(1950/4/15–1950/9/14)<br>{{w|苏北行政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ref name=":2"/>(1950/9/15–1952/12/31)
|-
|{{w|扬州市|{{fc|#f9723d|'''扬州市'''}}}}<ref group="注">1950年5月12日,扬州市改为扬州县。8月8日,撤销扬州县建制,成立扬州市,由泰州专区辖改为江苏省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ref>{{!w}}{{w|南通市}}<ref group="注">1950年5月12日,南通市由南通专区辖改为江苏省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ref>{{!w}}{{w|泰州专区}}{{!w}}{{w|盐城专区}}{{!w}}{{w|淮阴专区}}{{!w}}{{w|南通专区}}{{!w}}{{w|淮北盐区}}
|-
|
|-
|
|-
!{{w|苏南行政区|苏南行署区}}<ref name=":3"/>(1949/4/26–1949/11/27)
|-
|{{w|无锡市|{{fc|#f9723d|'''无锡市'''}}}}{{!w}}{{w|镇江专区|镇江行政分区}}{{!w}}{{w|常州专区|武进行政分区}}{{!w}}{{w|苏州专区|苏州行政分区}}{{!w}}{{w|松江专区|松江行政分区}}{{!w}}{{w|太湖行政办事处}}<ref group="注">1949年7月10日成立。</ref>
|-
!{{w|苏南行政区|苏南行署区}}<ref name=":3"/>(1949/11/28–1950/4/14)
|-
|{{w|无锡市|{{fc|#f9723d|'''无锡市'''}}}}{{!w}}{{w|镇江专区}}{{!w}}{{w|常州专区}}{{!w}}{{w|苏州专区}}{{!w}}{{w|松江专区}}{{!w}}{{w|太湖行政办事处}}
|-
!{{w|苏南行政区|江苏省苏南人民行政公署}}<ref name=":3"/>(1950/4/15–1950/9/14)<br>{{w|苏南行政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ref name=":3"/>(1950/9/15–1952/12/31)
|-
|{{w|无锡市|{{fc|#f9723d|'''无锡市'''}}}}{{!w}}{{w|苏州市}}<ref group="注">1950年,苏州市改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ref>{{!w}}{{w|镇江专区}}{{!w}}{{w|常州专区}}{{!w}}{{w|苏州专区}}{{!w}}{{w|松江专区}}{{!w}}{{w|太湖行政办事处}}<ref group="注">1952年,撤销太湖办事处,并入吴县。</ref>
|}
== 解放战争 ==
=== 淮海战役 ===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
1948年11月7日,苏北地方武装解放'''新浦、海州'''。9日,'''连云港'''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海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谷牧任主任。12月12日,军管会撤销,中共新海连特委成立,谷牧任书记。同时,成立新海连特区行政专员公署,李云鹤任专员。<ref name="1948-11-3">{{cite|url=http://www.dajs.gov.cn/art/2022/5/9/art_961_61250.html|title=共产党在江苏百年记忆 1948年11月(三)|website=江苏省档案信息网}}</ref>
第30行 ⟶ 第62行:
=== 全境解放后 ===
[[File:Map of Jiangsu (1949 compared with now).jpg|thumb|right|1949年与现行行政区划对比]]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成立。丰县、沛县,华山、铜北4县划归鲁中南区党委台枣地委领导。<ref>{{cite|url=http://www.dajs.gov.cn/art/2022/6/16/art_961_61801.html|title=共产党在江苏百年记忆 1949年8月(二)|website=江苏省档案信息网}}</ref>
第43行 ⟶ 第77行:
1950年1月10日,中共苏北区扬州地委和泰州地委合并,称中共泰州地委。同时,苏北行政公署决定,原泰州、扬州两专区合并,称泰州专区,下辖扬州、泰州2个市,泰县、泰兴、靖江、兴化、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江都9个县。泰州专区原辖如皋县、海安县划归南通专区东台县、台北县划归盐城专区。12日,苏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从泰州移驻扬州。<ref>{{cite|url=http://www.dajs.gov.cn/art/2022/7/1/art_961_62145.html|title=共产党在江苏百年记忆 1950年1月(二)|website=江苏省档案信息网}}</ref><ref name=":2"/>此时苏北行署共辖4个专区,35个县和南通、扬州、泰州3市。<ref name=":2"/>
1950年4月15日,苏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南人民行政公署''';9月15日又改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ref name=":2"/><ref name=":3"/><ref>{{cite|url=http://www.dajs.gov.cn/art/2022/7/9/art_961_62250.html|title=共产党在江苏百年记忆 1950年4月(二)|website=江苏省档案信息网}}</ref>
6月,苏南区划常熟县城区设置常熟市,乡区仍为常熟县,常熟市、县仍隶属于苏州专区。
==== 苏北 ====
; 淮阴<ref name=":2"/>
1949年4月21日,淮阴专区辖淮阴、淮宝(由原淮安、宝应两县运河以西的部分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岔河镇)、泗阳、沭阳、灌云、宿迁、睢宁、新安(由原沭阳、宿迁两县的一部分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邳睢(由原邳县陇海路南及睢宁县北部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土山镇)、涟水、涟东11县。专员公署驻淮阴县。
1950年5月9日,撤销淮宝县,所属高涧、盱宝两区划归淮阴县;林集、盐南、盐北、岔河、黄集5个区划归淮安县;山阳、吕良、东湖3个区划归宝应县。<ref>{{cite|url=http://www.dajs.gov.cn/art/2022/7/10/art_961_62252.html|title=共产党在江苏百年记忆 1950年5月(一)|website=江苏省档案信息网}}</ref>淮阴专区辖10县。
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为涟水县,隶属淮阴专区。<ref>{{cite|url=http://www.dajs.gov.cn/art/2022/7/12/art_961_62271.html|title=共产党在江苏百年记忆 1950年6月|website=江苏省档案信息网}}</ref>淮阴专区辖9县。
12月18日,淮阴县城区改名清江市。淮阴专区辖1市9县。
1953年1月江苏建省后,淮阴专区属江苏省领导。原新安县改称新沂县。邳睢县人民政府迁驻运河镇。淮阴专区辖1市9县。
; 盐城<ref name=":2"/>
1949年4月21日,盐城专区辖盐城、射阳(由原阜宁、盐城的串场河以东,射阳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合德镇)、建阳(由原阜宁、盐城的串场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的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湖垛镇)、阜宁、滨海(由原阜宁、涟水、灌云3县各一部分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东坎镇)、涟东(为原涟水盐河以东的部分地区,县人民政府驻大程集)、淮安7县。专员公署驻盐城县。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专区的东台、台北2县划归盐城专区。同年撤销涟东县,并入淮阴专区的涟水县。
1951年7月11日,台北县改名为大丰县,建阳县改名为建湖县。盐城专区辖8县。
; 泰州、扬州<ref name=":2"/>
1949年4月21日,扬州、泰州是两个行政区。扬州区辖扬州市和宝应、高邮、兴化、溱潼、江都、仪征、六合县等1市7县。泰州区辖泰州市和泰县、泰兴、靖江、东台、台北、海安、如皋县等1市7县。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行政区的如皋、海安两县划归南通专区,东台、台北两县划归盐城专区。撤销溱潼县。同年2月6日,扬州专区与泰州专区合并为泰州专区,下辖泰州、扬州两市及泰县、泰兴、靖江、兴化、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江都9县。5月12日,泰州市与泰县合并为泰县。扬州市改为扬州县。6月6日恢复泰州市,为专区辖市。8月8日,撤销扬州县建制,成立扬州市。归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1953年1月江苏建省后,泰州专区改为扬州专区,属江苏省领导。扬州专署驻扬州市。原由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扬州市,和原属皖北滁县专区的江浦县划入扬州专区。扬州专区辖扬州、泰州2市和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泰县、泰兴、靖江、仪征、江浦、六合10县。
; 南通<ref name=":2"/>
1949年4月21日,设南通专区,辖南通市及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崇明1市5县。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专区的如皋、海安划归南通专区。同年5月12日,南通市改由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1951年,如东县政府由马塘迁驻掘港镇。
==== 苏南 ====
; 镇江<ref name=":3"/>
1949年4月26日,镇江行政分区辖镇江、江宁、丹阳、扬中、句容、溧水、高淳7县。
1949年11月28日,镇江行政分区改设镇江专区。下辖扬中、高淳、溧水、丹徒、丹阳5个县及镇江市。专员公署驻镇江市。
1949年12月,句容、江宁2县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1月又划回镇江专区。镇江专区辖7县1市。
1953年1月建省,镇江专区属江苏省领导。原属常州专区的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入镇江专区。镇江专区辖1市10县。
; 常州<ref name=":3"/>
1949年4月26日,武进行政分区下辖武进、江阴、溧阳、金坛、宜兴5县。
1949年11月28日,撤销武进行政分区,设常州专区。下辖武进、江阴、金坛、宜兴、溧阳5县及常州市。专员公署驻常州市。
1953年1月建省,常州专区撤销。
1953年常州市改由江苏省直辖。
; 苏州<ref name=":3"/>
1949年4月26日,苏州行政分区下辖吴县、昆山、常熟、太仓、吴江5县。7月加辖太湖办事处。
1949年11月28日,设苏州专区。下辖太仓、吴江、常熟、吴县、昆山5县及苏州市。专员公署驻苏州市。
1950年,苏州市改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常熟县城区改为常熟市。苏州专区下辖1市5县1个办事处。
1952年,撤销太湖办事处,并入吴县。
1953年1月建省,苏州专区属江苏省领导。原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无锡县及常州专区的宜兴、江阴2县,划入苏州专区。苏州专区下辖1市8县。
1953年,苏州市改为江苏省直辖。
; 松江<ref name=":3"/>
1949年4月26日,松江行政分区下辖松江、奉贤、金山、宝山、南汇、上海、川沙、嘉定、青浦9县及嵊泗列岛特区(1951年7月21日改嵊泗县(定为丁等县))。
1949年11月28日,松江行政分区改名为松江专区,下辖9县及1特区(1951年7月21日已改县)不变。
=== 重建江苏省 ===
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苏南区、苏北区和南京市合并,以南京市为省会,恢复江苏省建制,组建江苏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江苏的工作。
1952年11月7日,中共江苏省委正式成立,有委员11人,柯庆施任第一书记,江渭清任第二书记,萧望东、管文蔚为副书记。全省共有党员41万余名。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谭震林任主席,柯庆施、管文蔚、冷遹任副主席。恢复建制后的江苏省,共有4100万人口,下辖徐州(当时属山东管辖的徐州、新海连地区重新划为江苏省属)、淮阴、盐城、扬州、南通、镇江、苏州、松江(后划归上海)8个专区,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徐州6个省辖市,75个县。江苏省建制的恢复,进一步推动了江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ref>{{cite|url=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6962|title=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website=江苏党史网}}</ref>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from|三、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现属山东省、安徽省原为江苏省旧辖之地区,均划回江苏省属。江苏省人民政府设于南京。|《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 注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