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行政区划历史:修订间差异

添加4,443字节 、​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 Edit via InPageEdit
→‎元
(// Edit via InPageEdit)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第298行:
=== 元 ===
 
{{CollapseH|'''关于元代路府州军县的等级介绍'''<ref>{{cite|url=http://www.xzqh.org/old/lishi/11yuan/00.htm|title=凡例|author=行政区划网——中国历史政区——元朝}}</ref>:}}
#元朝的路,除都城所在的路以外,分为上下两等。至元二十年(1683)(1683年)规定:人户数在十万户以上的路为上路,不及十万户的为下路;位于交通要道的路人户数不足十万户,也定为上路。
#元朝的府,不分等级。
#元朝的州,分为上中下三等。北方和四川地区,至元三年(1266)(1266年)规定:人户数在一万五千户以上的州为上州,在六千户以上的为中州,不及六千户的为下州;南方地区(南宋降元时管辖的地区),至元二十年规定:在五万户以上的州为上州,在三万户以上的为中州,不及三万户的为下州。
#元朝的军,不分等级,视同下州。
#元朝的县,分为上中下三等。北方和四川地区,至元三年规定:人户数在六千户以上的为上县,在二千户以上的为中县,不及二千户的为下县;南方地区,至元二十年规定:在三万户以上的为上县,一万户以上的为中县,不及一万户为下县。
{{CollapseE}}<br>
 
{{CollapseH|'''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ref>{{cite|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59|title=元史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地理二|archive-date=2019-03-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331092524/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59|dead-url=no}}</ref> ====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ref>{{cite|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59|title=元史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地理二|archive-date=2019-03-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331092524/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59|dead-url=no}}</ref><ref>{{cite|url=http://www.xzqh.org/old/lishi/11yuan/09.htm|title=河南江北行省三·江北淮东|author=行政区划网}}</ref>
; 淮东道宣慰使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
至元十四年(1277)置浙西道宣慰司,驻杭州路;二十一年(1284)徙平江路;二十六年(1289)更名淮东淮西道宣慰司徙扬州路;皇庆二年(1313)更名淮东道宣慰司;至正十二年(1354)改置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十五年(1355)增置淮东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驻泗州天长县。
**江都县:上,倚郭
**泰兴县:上
**真州:中
***扬子县:上,倚郭
***六合县:下
**滁州:下
***清流县:中
***来安县:下
***全椒县:中
**泰州:上
***海陵县:上,倚郭
***如皋县:上
**通州:中
***静海县:上,倚郭
***海门县:上
**崇明州
*淮安路:上。
**山阳县:上,倚郭
**盐城县:上
**桃园县:下
**清河县:下
**海宁州:下
***朐山县:中,倚郭
***沭阳县:下
***赣榆县:下
**泗州:下
***临淮县:下,倚郭
***虹县:下
***五河县:下
***盱眙县:上
***天长县:中
**安东州:下
*高邮府
**高邮县:上,倚郭。
**兴化县:中
**宝应县:上
{{CollapseE}}<br>
{{CollapseH|'''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ref name=":0">{{cite|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62|title=元史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地理五|archive-date=2020-12-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7094827/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62|dead-url=no}}</ref><ref>{{cite|url=http://www.xzqh.org/old/lishi/11yuan/16.htm|title=江浙行省一·江南浙西|author=行政区划网}}</ref>
*平江路:上
**吴县:上,倚郭[城西偏]
**长洲县:上,倚郭[城东偏]
**崑山州
**常熟州
**吴江州
**嘉定州
*常州路:上
**晋陵县:中,倚郭[城东偏]
**武进县:中,倚郭[城西偏]
**宜兴州
**无锡州
*镇江路:上
**丹徒县:中,倚郭
**丹阳县:中
**金坛县:中
*松江府
**华亭县:上,倚郭
**上海县:上
*江阴州:上
 
;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ref name=":0"/><ref>{{cite|url=http://www.xzqh.org/old/lishi/11yuan/18.htm|title=江浙行省三·江东建康|author=行政区划网}}</ref>
*扬州路:上。宋扬州为淮南东路治。至元十三年(1276)归附,设大都督府,十四年(1277)升扬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置淮海府,二十一年(1361)更名维扬府,二十六年(1366)更名扬州府。
***江都县集庆路:上,倚郭。
**上元县:中,倚郭[城东北偏]
***泰兴县:上。
**江宁县:中,倚郭[城西南偏]
**真州:中。宋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1276)设安抚司,十四年(1277)升真州路,二十一年(1284)复降真州,仍属扬州路。
**句容县:中
***扬子县:上,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录事司入县,又徙治州东新城。
***六合县溧水州下。
**溧阳州:中
**滁州:下。宋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1278)升滁州路,二十年(1283)复降滁州,仍属扬州路。
{{CollapseE}}
***清流县:中。至元十四年(1277)省录事司入县。
***来安县:下。
***全椒县:中。
**泰州:上。宋属淮南东路。至元十四年(1277)升泰州路,二十一年(1284)复降泰州,仍属扬州路。
***海陵县:上,倚郭。
***如皋县:上。
**通州:中。宋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1278)升通州路,二十一年(1284)复降通州,仍属扬州路。
***静海县:上,倚郭。
***海门县:上。至元年间徙治礼安乡偏东南。
**崇明州:至元十四年(1277)于通州崇明沙(即姚刘沙)置崇明州,改属扬州路。
*淮安路:上。宋楚州属淮南东路,宋末废州,又复置淮安军,再升淮安州。至元十三年(1276)归附,设淮东安抚司,十四年(1277)升淮安总管府,二十年(1283)升淮安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置淮安府。
***山阳县:上,倚郭。至元十二年(1275)于淮安县马罗军置山阳县,十三年(1276)徙治州城,为倚郭。
***盐城县:上。
***桃园县:下。金睢宁县桃园镇,金末一度置淮滨县。至元年间置桃园县。
***清河县:下。金泗州清河口,金亡归宋,置清河军并倚郭清河县,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1278)省清河军,县改属淮安总管府;后徙治甘罗城,又徙治小河口西北。
***淮安县:宋山阳县为楚州倚郭,宋末更名淮安县为淮安军、淮安州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山阳县。
***淮阴县:宋末徙治八里庄,金一度置镇淮府。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山阳县。
***新城县:宋末置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山阳县。
**海宁州:下。金海州属山东东路,金末归宋,后更名西海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二年(1275)归附,复名海州,五年(1278)升海州路,寻降海宁府,再降海宁州,改属淮安路。
***朐山县:中,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录事司入县。
***沭阳县:下。
***赣榆县:下。
***东海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朐山县。
**泗州:下。金属南京路,金亡归宋。元改属淮安路,至元十三年(1276)定为下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属临濠府。
***临淮县:下,倚郭。金为属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省淮平县入,徙治州城,为倚郭。
***虹县:下。金末废。元初复置虹县。
***五河县:下。金泗州五河口,金亡归宋,置安淮军并倚郭五河县,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1276)省安淮军,县改属招信路,十七年(1280)改属泗州。
***盱眙县:上。宋招信军治县。至元十三年(1276)设招信军安抚司,十四年(1277)升招信路,十五年(1278)降临淮府,二十七年(1290)省府,县改属泗州。
***天长县:中。宋属招信军。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属泗州。
***淮平县:金倚郭。至元二十一年(1284)省入临淮县。
***招信县:宋属招信军。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盱眙县。
**安东州:下。金涟水县属海州,金末归宋,后改属宝应州,又升涟水军,再升安东州。至元二十年(1283)设安东分元帅府,后改属淮安路,元初俗称“涟州”。
*高邮府:宋高邮军属淮南东路。至元十四年(1277)升高邮路,二十年(1283)降高邮府,仍属扬州路;二十九年之后直属淮东宣慰司。
***高邮县:上,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录事司入县。
***兴化县:中。
***宝应县:上。宋属楚州,宋末置宝应州,又改宝应军。至元十六年(1279)升安宜府,二十年(1283)省,县改属高邮府。
 
====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ref>{{Cite|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62|title=元史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地理五|archive-date=2020-12-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7094827/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83%E5%8F%B2/%E5%8D%B7062|dead-url=no}}</ref> ====
 
=== 明 ===
第567行 ⟶ 第590行:
{{main|wzh:江南省|title1=江南省|wzh:江苏省 (清)|title2=江苏省 (清)}}
 
1645年(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南直隶后,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设江南布政使司(驻江宁府)及江南巡抚、凤庐巡抚和操江巡抚3名巡抚。
 
1661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分署。
 
{| class="wikitable"
第583行 ⟶ 第606行:
|}
 
1667年(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分别改为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安徽布政使司)、'''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苏布政使司''')。
 
{| class="wikitable"
第594行 ⟶ 第617行:
|}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衙门自江宁府迁往安庆府;析江苏布政使司置'''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宁布政使司''',驻江宁府)。
 
[[File:Map of Jiangsu (1820).jpg|thumb|right|江苏省地图(1820年)]]
第614行 ⟶ 第637行:
{{-}}
 
1905年1月27日(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05年1月27日),清廷裁撤漕运总督,同时将江宁布政使辖区的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四府和通州、海州两直隶州,新设为'''江淮省''',设江淮巡抚。省会设于淮安府,实际驻地为清江浦原漕运总督衙门。江宁布政使仍设江宁。1905年4月21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905年4月21日),清廷下令裁撤江淮巡抚,江淮省重新并入江苏省。
 
{| class="wikitable"
第637行 ⟶ 第660行:
[[File:Map of Jiangsu (1949 compared with now).jpg|thumb|right|1949年与现行行政区划对比]]
 
1949年4月15日,苏北区党委在泰州塘头成立,隶属中共中央华东局。<ref>{{cite|url=http://jssdfz.jiangsu.gov.cn/szbook/slsz/zgz/D2/18.HTM|title=一、苏北区党委(1949.4—1952.11)|website=江苏省人民政府}}</ref>4月19日,苏南区党委经中共中央批准组成,亦隶属中共中央华东局。<ref>{{cite|url=http://jssdfz.jiangsu.gov.cn/szbook/slsz/zgz/D2/19.HTM|title=二、苏南区党委(1949.4—1952.11)|website=江苏省人民政府}}</ref>
{{-}}
 
1949年4月20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ref name=":1">{{cite|url=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6955|title=江苏全境解放|website=江苏党史网}}</ref>4月23日,南京、镇江、无锡和常州解放;4月27日,苏州解放。<ref name=":1"/>5月27日,上海解放。<ref>{{cite|ur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639217576979499|title=一九四九解放大上海全记录|website=澎湃新闻}}</ref>
 
1949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简称'''苏北行署''')成立,驻泰州市。<ref name=":2">{{cite|url=http://xzqh.org/html/show/js/5786.html|title=苏北行署区|website=行政区划网}}</ref>1949年4月26日,'''苏南行政公署'''(简称'''苏南行署''')成立,驻无锡市。<ref name=":3">{{cite|url=http://xzqh.org/html/show/js/5785.html|title=苏南行署区|website=行政区划网}}</ref>1949年6月,渡江战役胜利,江苏省全境(嵊泗县除外)获得解放。但由于苏北为革命老区、苏南为新解放区的政治现实,新中国建立初期,仍然持续两个行政区的划分。
 
1950年4月15日,苏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南人民行政公署''';9月15日又改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ref name=":2"/><ref name=":3"/>
 
{| class="wikitable"
|+ 苏北行署区<ref name=":2"/><br>(1949/4/21–1952/12/31)
|-
! colspan="2" | {{fc|#1a6840|首府}}
| {{fc|#1a6840|'''泰州专区'''}}<ref group="注">1950年1月13日,苏北行署由泰州市移驻扬州市。</ref>{{!w}}扬州专区<ref group="注">1950年1月11日,扬州专区并入泰州专区。</ref>{{!w}}盐城专区{{!w}}淮阴专区{{!w}}南通专区
|}
 
{| class="wikitable"
|+ 苏南行署区<ref name=":3"/><br>(1949/4/26–1952/12/31)
|-
! colspan="2" | {{fc|#1a6840|首府}}
| {{fc|#1a6840|'''无锡市'''}}{{!w}}镇江专区{{!w}}常州专区{{!w}}苏州专区<ref group="注">1950年,苏州市划为省直辖。</ref>{{!w}}松江专区
|}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from|三、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现属山东省、安徽省原为江苏省旧辖之地区,均划回江苏省属。江苏省人民政府设于南京。|《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3月25日,江苏省徐州专区的砀山县、萧县划归安徽省宿县专区;安徽省宿县专区的盱眙县、泗洪县划归江苏省。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属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松江专区撤销。
 
{| class="wikitable"
|+ 江苏省<br>(1996/7/19–)
|-
! colspan="2" | {{fc|#1a6840|省会}}
| 南京市{{!w}}无锡市{{!w}}徐州市{{!w}}常州市{{!w}}苏州市{{!w}}南通市{{!w}}连云港市{{!w}}淮安市{{!w}}盐城市{{!w}}扬州市{{!w}}镇江市{{!w}}泰州市{{!w}}宿迁市
|}
 
{{CollapseH|'''1996年后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调整'''}}
 
{{from|一、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奔牛镇、郑陆镇、邹区镇)和戚墅堰区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行政区域,武进区人民政府驻湖塘镇延政中大道28号。<br>二、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以原金坛市行政区域为金坛区的行政区域,金坛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华阳南路88号。<br>三、将原武进区的奔牛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将原武进区郑陆镇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将原武进区邹区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省政府关于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5〕54号)<ref>{{cite|url=http://www.js.gov.cn/art/2015/5/11/art_46143_2542938.html|title=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website=江苏省人民政府|date=2015年5月11日}}</ref>}}
 
2015年5月31日,金坛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from|撤销县级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以原大丰市的行政区域为大丰区的行政区域,大丰区人民政府驻大中镇大华东路1号。|《省政府关于调整盐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5〕91号)<ref>{{cite|url=http://www.js.gov.cn/art/2015/8/6/art_46143_2542996.html|title=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盐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website=江苏省人民政府|date=2015年8月6日}}</ref>}}
 
{{from|一、撤销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设立淮安市清江浦区,以原清河区、清浦区的行政区域为清江浦区的行政区域,清江浦区人民政府驻城南乡淮海南路268号。<br>二、撤销洪泽县,设立淮安市洪泽区,以原洪泽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泽区的行政区域,洪泽区人民政府驻高良涧街道东九道26号。|《省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6〕87号)<ref>{{cite|url=http://www.js.gov.cn/art/2016/7/7/art_46143_2543179.html|title=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website=江苏省人民政府|date=2016年6月8日}}</ref>}}
 
2016年10月8日,清江浦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from|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江苏省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的批复》(民函〔2018〕49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以原海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海安市的行政区域,海安市人民政府驻中城街道长江中路106号。海安市由省直辖,南通市代管。|《江苏省政府关于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的通知》(苏政发〔2018〕63号)<ref>{{cite|url=http://www.js.gov.cn/art/2018/5/15/art_46143_7638733.html|title=江苏省政府关于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的通知|website=江苏省人民政府|date=2018年2月22日}}</ref>}}
 
2018年6月8日,海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from|一、撤销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以原崇川区、港闸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崇川区行政区域,崇川区人民政府驻虹桥街道桃坞路44号。<br>二、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以原海门市的行政区域为海门区行政区域,海门区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北京中路600号。|《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60号)<ref>{{cite|url=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0/7/17/art_46143_9311227.html|title=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website=江苏省人民政府|date=2020年7月3日}}</ref>}}
 
2020年7月28日,崇川区人民政府、海门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CollapseE}}
 
== 现行行政区划 ==
第705行 ⟶ 第783行:
== 注释 ==
{{Notelist}}
 
== 参考 ==
{{Reflist}}
 
{{Jiangsu}}
2,00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