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奇葩栖息地!欢迎加入Discord服务器:XfrfHCzfbW请先至特殊:参数设置验证邮箱后再进行编辑。特殊:参数设置挑选自己想要使用的小工具!不会编辑?请至这里学习Wikitext语法。

江苏行政区划历史

来自奇葩栖息地
该页面的编辑正在进行中。

请帮助我们扩充或改进这篇文章。

“江苏”之名来自清分江南省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两府简称之合称。

1368年,明朝建都南京,以今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地域直属京师,称直隶。今江苏全境始辖于同一一级行政区内。

封建时期

上古三代(夏、商、西周)

今江苏分属于《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州扬州,两者以淮河为界。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于淮、泗,達于河。
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篠、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塗泥。厥田唯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簜、齒、革、羽、毛惟木。鳥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取自《尚书·禹贡》]

黄淮、江淮一带地区属北辛(青莲岗)-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太湖一带(今苏州、无锡、常熟)属跨湖桥-马家浜-松泽-良渚-马桥-湖熟文化;今南京、镇江地区属龙虬庄/北阴阳营-点将台-湖熟文化。

西周时,江苏分属鲁、鄟、宋、淮夷、郯、邳、钟吾、徐、楚、吴、越等。淮夷依附于楚。

春秋战国

江苏先后分属宋、鲁、吴、越、楚等国。战国末时全境属楚。

州郡时期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4年),秦于楚地设四川郡(治所相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北)[注 1];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九江郡(治所寿春县,今安徽省寿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2年),秦灭楚取江南地后设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秦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分薛郡西部设鄣郡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4年),秦攻齐取其地后设薛郡(治所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黄淮、江淮一带东部原属此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以后,分薛郡南部设东海郡(治所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

秦极盛时,今江苏分属四川郡(含今徐州)、东海郡(含今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还在海底)、九江郡(含今南京市长江以北部分)、鄣郡(含今南京)和会稽郡(含今苏州、无锡、常州,上海还在海底)。

西汉

西汉时今江苏省境内的县
扬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
隶属 今天位置 隶属 今天位置
吴县 会稽郡 苏州 广陵 广陵国 扬州附近
娄县 会稽郡 昆山附近 江都 广陵国 扬州附近
无锡 会稽郡 无锡 高邮 广陵国 高邮
毗陵 会稽郡 常州 平安 广陵国 宝应附近
曲阿 会稽郡 丹阳 下相 临淮郡 宿迁
丹徒 会稽郡 镇江附近 厹犹 临淮郡 宿迁东南
阳羡 会稽郡 宜兴附近 徐县 临淮郡 泗洪东南
秣陵 丹杨郡 南京附近 射阳 临淮郡 建湖附近
胡孰 丹杨郡 南京附近 淮阴 临淮郡 淮安附近
江乘 丹杨郡 南京附近 淮浦 临淮郡 涟水
句容 丹杨郡 句容 盱眙 临淮郡 盱眙
溧阳 丹杨郡 溧阳附近 赘其 临淮郡 盱眙西南
高山 临淮郡 盱眙南
东阳 临淮郡 盱眙东南
富陵 临淮郡 洪泽西北
盐渎 临淮郡 盐城
睢陵 临淮郡 睢陵
播旌 临淮郡 徐州附近
彭城 彭城郡 徐州
留县 彭城郡 沛县东南
凌县 泗水国 泗阳西北
泗阳 泗水国 泗阳

西汉实行“郡国制”。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新设楚国,领陈郡、薛郡、四川郡(泗川郡)、东海郡、鄣郡、会稽郡六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年),析楚国新设荆国,领鄣郡、会稽郡、东阳郡三郡。[注 2]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荆国改为吴国。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削楚国东海郡直属汉廷,同时又削赵国、胶西等国,引发了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乱后,撤销吴国(共维持41年),鄣郡、东阳郡二郡新设江都国,会稽郡改为直属汉廷;楚国之沛郡、东海郡二郡改为直属汉廷。[注 3]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撤销江都国(共维持33年),改东阳郡为广陵郡,改鄣郡为丹杨郡,直属汉廷。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析沛郡、广陵郡新设临淮郡;撤销广陵郡,新设广陵国。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析东海郡南部数县新设泗水国。

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撤销广陵国(共维持63年),改设广陵郡。

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撤销广陵郡,复设广陵国(第二次设置)。

汉书·地理志》所载郡、国、县、侯国版籍大体上为汉成帝元延、绥和之际(公元8年前后)的情况,今江苏分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临淮郡彭城郡泗水国广陵国扬州刺史部会稽郡丹杨郡

新朝在地方上的行政区划大致与西汉末年相同。最大的特点是王莽为复古改制,更改了许多地名。条件所限,下表未完全列出此时期今江苏境内的县。

新朝时今江苏省境内的县(部分)
扬州 徐州
县(西汉) 县(新) 隶属 今天位置 县(西汉) 县(新) 隶属 今天位置
泰德 会稽郡 苏州 广陵 安定 江平郡 扬州附近
娄治 会稽郡 昆山附近 平安 杜乡 江平郡 宝应附近
无锡 有锡 会稽郡 无锡 下相 从德 淮平郡 宿迁
毗陵 毘坛 会稽郡 常州 厹犹 秉义 淮平郡 宿迁东南
曲阿 风美 会稽郡 丹阳 徐调 淮平郡 泗洪东南
秣陵 宣亭 丹阳郡 南京附近 射阳 监淮亭 淮平郡 建湖附近
江乘 相武 丹阳郡 南京附近 淮阴 嘉信 淮平郡 淮安附近
淮浦 淮敬 淮平郡 涟水
盱眙 武匡 淮平郡 盱眙
富陵 溧虏 淮平郡 洪泽西北
睢陵 睢陆 淮平郡 睢陵
播旌 著信 淮平郡 徐州附近

东汉

东汉行政区划与西汉大致相同。真的懒得写了

三国

曹魏

孙吴

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道路时期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行省时期



主条目:南直隶
直隶
(1368–1421)
南直隶
(1421–1644)
南直隶地图(1582年)
应天府周围地图(1582年)

明朝时,今江苏全境始全属同一一级行政区划内。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原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改称京师,遂并与原直隶并称,俗称北直隶,简称北直;原京师改为南京,称南直隶(South Zhili/Nan Chih-li),简称南直,仍直属南京六部。

南京《禹貢》揚、徐、豫三州之域。元以江北地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又分置淮東道宣慰使司治揚州路屬焉;江南地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書省。治應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罷行中書省,以應天等府直隸中書省,衛所直隸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爲京師。十三年正月己亥罷中書省,以所領直隸六部。癸卯改大都督府爲五軍都督府,以所領直隸中軍都督府。永樂元年正月仍稱南京。統府十四,直隸州四,屬州十七,縣九十有七。爲裏萬三千七百四十有奇。北至豐、沛,與山東、河南界。西至英山,與河南、湖廣界。南至婺源,與浙江、江西界。東至海。距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取自《明史》卷四十]
今江苏境内南直隶所辖县

附郭县
今位置(治所)
应天府 上元县 南京市区
江宁县 南京市区
句容县 镇江市句容市
溧阳县 常州市溧阳市
溧水县 南京市溧水区
高淳县 南京市高淳区
江浦县 南京市浦口区
六合县 南京市六合区
苏州府 吴县 苏州市区
长洲县 苏州市区
吴江县 苏州市吴江区
昆山县 苏州市昆山市
常熟县 苏州市常熟市
嘉定县 上海市嘉定区
太仓州 苏州市太仓市
崇明县
(属太仓州)
上海市崇明区
松江府 华亭县 上海市松江区
上海县 上海市区
青浦县 上海市青浦区
常州府 武进县 常州市武进区
无锡县 无锡市
宜兴县 无锡市宜兴市
江阴县 无锡市江阴市
靖江县 泰州市靖江市
镇江府 丹徒县 镇江市区
丹阳县 镇江市丹阳市
金坛县 常州市金坛市
淮安府 山阳县 淮安市区
清河县 淮安市淮阴区
盐城县 盐城市区
安东县 淮安市涟水县
桃源县 宿迁市泗阳县
沭阳县 宿迁市沭阳县
海州 连云港市区
赣榆县
(属海州)
连云港市赣榆区
邳州 徐州市邳州市
宿迁县
(属邳州)
宿迁市区
睢宁县
(属邳州)
徐州市睢宁县
扬州府 江都县 扬州市区
仪真县 扬州市仪征市
泰兴县 泰州市泰兴市
高邮州 扬州市高邮市
宝应县
(属高邮州)
扬州市宝应县
兴化县
(属高邮州)
泰州市兴化市
泰州 泰州市区
如皋县
(属泰州)
南通市如皋市
通州 南通市区
海门县
(属通州)
南通市海门区
徐州
直隶州
徐州市区
丰县 徐州市丰县
沛县 徐州市沛县
萧县 安徽宿州市丰县
砀山县 安徽宿州市砀山县
凤阳府
盱眙县
(属泗州)
淮安市盱眙县
泗洪县
(属泗州)
宿迁市泗洪县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南直隶后,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设江南布政使司(驻江宁府)及江南巡抚、凤庐巡抚和操江巡抚3名巡抚。

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分署。

今江苏境内江南左、右布政使司辖境
(1661–1666)
省会
江南左布政使司 淮安府 | 扬州府 | 徐州直隶州
江南右布政使司 江宁府江南江西河南→江南江西→江南总督部院、江南左布政使司衙门 | 苏州府江宁巡抚衙门、江南右布政使司衙门 | 松江府 | 常州府 | 镇江府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分别改为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安徽布政使司)、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苏布政使司)。

江苏省
(1667–1760)
省会
江苏布政使司 江宁府江南→两江总督部院、安徽布政使司衙门 | 苏州府江宁→江苏巡抚衙门、江苏布政使司衙门(1724年割太仓州→太仓直隶州) | 松江府 | 常州府 | 镇江府 | 淮安府(1724年割海州→海州直隶州,割邳州→邳州直隶州) | 扬州府(1724年割通州→通州直隶州) | 徐州直隶州→徐州府(1733年升府,增领邳州)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衙门自江宁府迁往安庆府;析江苏布政使司置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宁布政使司,驻江宁府)。

江苏省地图(1820年)
江苏省
(1760–1911)
省会
江苏布政使司

苏州府江苏巡抚衙门、江苏布政使司衙门 | 松江府 | 常州府 | 镇江府 | 太仓直隶州

江宁布政使司

江宁府两江总督部院、江宁布政使司衙门 | 淮安府 | 扬州府 | 徐州府 | 通州直隶州(1768年析置海门直隶厅) | 海州直隶州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05年1月27日),清廷裁撤漕运总督,同时将江宁布政使辖区的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四府和通州、海州两直隶州,新设为江淮省,设江淮巡抚。省会设于淮安府,实际驻地为清江浦原漕运总督衙门。江宁布政使仍设江宁。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905年4月21日),清廷下令裁撤江淮巡抚,江淮省重新并入江苏省。

江淮省
(1905)
省会
江宁布政使司 淮安府江淮巡抚衙门 | 江宁府两江总督部院、江宁布政使司衙门 | 扬州府 | 徐州府 | 通州直隶州 | 海州直隶州 | 海门直隶厅

现代区划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条目:江苏省
1949年与现行行政区划对比

1949年4月15日,苏北区党委在泰州塘头成立,隶属中共中央华东局。[7]4月19日,苏南区党委经中共中央批准组成,亦隶属中共中央华东局。[8]

1949年4月20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9]4月23日,南京、镇江、无锡和常州解放;4月27日,苏州解放。[9]5月27日,上海解放。[10]

1949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简称苏北行署)成立,驻泰州市。[11]1949年4月26日,苏南行政公署(简称苏南行署)成立,驻无锡市。[12]1949年6月,渡江战役胜利,江苏省全境(嵊泗县除外)获得解放。但由于苏北为革命老区、苏南为新解放区的政治现实,新中国建立初期,仍然持续两个行政区的划分。

1950年4月15日,苏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南人民行政公署;9月15日又改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11][12]

苏北行署区[11]
(1949/4/21–1952/12/31)
首府 泰州专区[注 4] | 扬州专区[注 5] | 盐城专区 | 淮阴专区 | 南通专区
苏南行署区[12]
(1949/4/26–1952/12/31)
首府 无锡市 | 镇江专区 | 常州专区 | 苏州专区[注 6] | 松江专区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三、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现属山东省、安徽省原为江苏省旧辖之地区,均划回江苏省属。江苏省人民政府设于南京。

[取自《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3月25日,江苏省徐州专区的砀山县、萧县划归安徽省宿县专区;安徽省宿县专区的盱眙县、泗洪县划归江苏省。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属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松江专区撤销。

江苏省
(1996/7/19–)
省会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安市 | 盐城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泰州市 | 宿迁市

现行行政区划

江苏省现行行政区划
南京市 玄武区 · 秦淮区 · 建邺区 · 鼓楼区 · 浦口区 · 栖霞区 · 雨花台区 · 江宁区 · 六合区 · 溧水区 · 高淳区
无锡市 梁溪区 · 锡山区 · 惠山区 · 滨湖区 · 新吴区 · 江阴市 · 宜兴市
徐州市 云龙区 · 鼓楼区 · 贾汪区 · 泉山区 · 铜山区 · 新沂市 · 邳州市 · 丰县 · 沛县 · 睢宁县
常州市 新北区 · 天宁区 · 钟楼区 · 武进区 · 金坛区 · 溧阳市
苏州市 姑苏区 · 虎丘区 · 吴中区 · 相城区 · 吴江区 · 常熟市 · 张家港市 · 昆山市 · 太仓市
南通市 崇川区 · 通州区 · 海门区 · 启东市 · 如皋市 · 海安市 · 如东县
连云港市 海州区 · 连云区 · 赣榆区 · 东海县 · 灌云县 · 灌南县
淮安市 淮安区 · 淮阴区 · 清江浦区 · 洪泽区 · 涟水县 · 盱眙县 · 金湖县
盐城市 亭湖区 · 盐都区 · 大丰区 · 东台市 · 响水县 · 滨海县 · 阜宁县 · 射阳县 · 建湖县
扬州市 邗江区 · 广陵区 · 江都区 · 仪征市 · 高邮市 · 宝应县
镇江市 京口区 · 润州区 · 丹徒区 · 丹阳市 · 扬中市 · 句容市
泰州市 海陵区 · 高港区 · 姜堰区 · 兴化市 · 靖江市 · 泰兴市
宿迁市 宿豫区 · 宿城区 · 沭阳县 · 泗阳县 · 泗洪县

四至及中心

江苏省四至及中心
方位 地点 坐标
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 35°7′38″N 119°14′17″E
南通市启东市寅阳镇 31°43′26″N 121°57′32″E
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 30°45′37″N 120°29′59″E
西 徐州市丰县赵庄镇 34°43′12″N 116°21′19″E
中心 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 32°56′38″N 119°9′25″E

注释

  1. 因郡域有淮、沂、濉、泗4条河水而得名,《史记》及《续汉志》作“泗川郡”,《汉书》、《水经注》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时期》误作“泗水郡”。
  2.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徙齐王韩信为楚王,以陈郡、薛郡、四川郡(泗川郡)、东海郡、鄣郡、会稽郡置楚国。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废楚王韩信,分其地为二国:立刘交为楚王,以彭城郡、东海郡、薛郡置楚国;立刘贾为荆王,以东阳郡、鄣郡、会稽郡置荆国。
  3. 秦代四川郡(泗川郡)随着秦灭而消失。西汉建立后,刘邦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楚国包含刘邦的家乡丰县以及工作过的沛县及徐州附近地方,消灭异姓王风潮中,刘邦诛灭韩信,又把楚国封给自己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成为同姓诸侯国。全盛时期的楚国通领西汉36县,40城。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全面削藩,到《汉书·地理志》写作时,楚国所统之县只余7县,其它县被新成立的沛郡统领。《汉书·地理志》中沛郡成立于汉高帝时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已经得到学术界公认。西汉中期以后将郡改名为沛郡,原郡内的彭城(今徐州)及其附近被分置为楚国。但沛郡统县仍多达3740万户、200万人,治所仍在相县。
  4. 1950年1月13日,苏北行署由泰州市移驻扬州市。
  5. 1950年1月11日,扬州专区并入泰州专区。
  6. 1950年,苏州市划为省直辖。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