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允许您检查滥用过滤器根据某次单独更改所生成的变量。
根据本次更改生成的变量
变量 | 值 |
---|---|
用户账号名称 (user_name) | '淮北人' |
用户所在群组(包括隐藏群组) (user_groups) | [
0 => '*',
1 => 'user',
2 => 'autoconfirmed',
3 => 'emailconfirmed'
] |
用户是否通过移动版界面编辑 (user_mobile) | false |
页面编号 (page_id) | 0 |
页面命名空间 (page_namespace) | 0 |
页面标题(不含命名空间) (page_title) | '淮安话' |
完整页面标题 (page_prefixedtitle) | '淮安话' |
操作 (action) | 'edit' |
编辑摘要/原因 (summary) | '资料汇编为主' |
旧的内容模型 (old_content_model) | '' |
新的内容模型 (new_content_model) | 'wikitext' |
在编辑之前旧页面的wikitext (old_wikitext) | '' |
在编辑之后新页面的wikitext (new_wikitext) | '{{wip}}
{{Infobox|nocat=1
| title = 淮安话
| rows =
{{Infobox row|区域|江苏省淮安市大部}}
{{Infobox row|语系|
{{Infobox|subbox=1|nocat=1
| rows =
{{Infobox row|语系|汉藏语系 汉语族}}
{{Infobox row|方言片区|江淮官话 洪巢片 淮东话 淮安话}}
}}
}}
{{Infobox row|Label3|Field3}}
{{Infobox row|Label4|Field4}}
}}
'''淮安话''',江淮官话淮安小片淮语的代表,江苏里下河地区方言之一,属{{w|汉语}}{{w|江淮官话}}{{w|洪巢片}}{{w|淮东话}},主要在{{w|江苏省}}{{w|淮安市}}使用。淮安话以淮安区淮城口音为标准,内部方言大致分为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和海泗小片。
广义的淮安方言区还包括邻近的洪泽县高良涧、黄集、岔河、朱坝等镇,涟水县保滩等部分乡镇。以淮安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淮剧、淮书等。这些曲艺部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汉语方言概要 ==
'''汉语方言''',或曰'''汉语变体'''、'''汉语分支'''、'''汉语族语言'''、'''中国方言''',是{{w|汉语}}的{{w|语言变体}}。
汉语的发音常随地域而有差别,例如在{{w|官话}}区内(除江淮官话外),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沟通;而在{{w|华南地区}}则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在{{w|中文书面语|书写}}上,古代的{{w|文言文}}虽偶有流变,不过大致统一;现代各种汉语变体的{{w|白话文}}写法却差异巨大。不过现代中文课程所教育之书写语大致都以{{w|官话白话文}}为准,除少部分地区用词差异之外,十分统一。虽然中国学界称汉语变体为“{{w|方言}}”,但方言内部的语言差异甚至大于{{w|欧洲}}诸语之间的差异,甚至方言内部的{{w|次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大于一些欧洲语言间的差异(如{{w|闽语}}内部的差异)。因此一部分西方学者比照欧洲语言{{w|相互理解性|互懂程度}}之划分,认为汉语变体应该称为语言,隶属于{{w|汉语族}}。
汉语分支的划分主要是以“与{{w|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w|闽语}}内部及{{w|吴语}}内部的各个次方言之间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语法逻辑、特定常用词汇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
=== 变体地位之争 ===
在{{w|语言学}}上,尽管语言(language)与方言(dialect)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但语言与方言往往引起分类争议。中国大陆绝大部份学者将{{w|吴语}}、{{w|闽语}}、{{w|客语}}、{{w|粤语}}等汉语变体称作汉语的方言,不过也有部分欧美学者称该等变体为语言。近代以降,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在其原则上,{{w|相互理解性|互相之间不能通话}}者应该被定义为语言而非方言。由于不同汉语分支的使用者(至少在口语上)通常无法互相理解,于是引起关于吴语、闽语、客语、粤语等到底是方言还是语言的争论。之所以称之为“原则上”,是因为此“理论”在其源发地亦未被彻底执行。如:{{w|瑞典语}}、{{w|挪威语}}、{{w|丹麦语}}三语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但彼此的地缘政治因素,所以并非“方言与方言”的关系。德语、藏语或阿拉伯语的方言之间亦不能{{w|相互理解性|互相通话}},但仍被统一视为德语、藏语和阿拉伯语。另外若以“能否听懂”为汉语划定的标准,则“官话”、“吴语”和“闽语”等这样的“语言”本身并不存在,因为包括“官话”、“吴语”和“闽语”在内的许多汉语分支其内部的次分支本身较难互相通话。不管把“汉语”定位作语族还是一种语言,它的各分支语言之间地位平等,它们都是汉语里的一分子。“汉语”并非专指它们当中的其中一种,而是它们的统称。
===分类===
中国的{{w|语言学家}}对于划分汉语语言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划分汉语为七大语言,有人划分为五大语言,也有人分为六大语言、八大语言,甚至九大语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语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语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差别。'''主流的汉语七大方言划分为:{{w|官话}}、{{w|吴语}}、{{w|赣语}}、{{w|湘语}}、{{w|客语}}、{{w|闽语}}、{{w|粤语}}。'''
在{{w|地理语言学}}中,汉语还可以分为北方汉语和南方汉语,地理区域大约以{{w|淮河}}为界,以北为北方汉语,以南为南方汉语。北方汉语主要包含{{w|北方官话}}、{{w|晋语}}两大分支。因为中国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中国大陆教育用的{{w|官话白话文}}是以北方汉语中的{{w|官话}}为主;相较于南方汉语,北方汉语留下的文献资料也较多。以{{w|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北方汉语是汉语的主流,不断侵入南方汉语区,将南方汉语同化。南方汉语则主要包括了{{w|吴语}}、{{w|江淮官话}}、{{w|湘语}}、{{w|粤赣方言|粤客赣}}、{{w|闽语}}、{{w|徽语}}等,受到{{w|苗瑶语系}}与{{w|侗台语系}}的影响很大。汉语各变体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方言小片和方言点。
== 特点 ==
<ref name="江苏淮安-淮安方言">https://www.docin.com/p-3276348010.html,未找到原始出处</ref>
<ref name="江苏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比分析">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50g0r50hs510r30m6020g70uk381924</ref>
===声母===
# 古全浊声母在淮安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以及普通话一致。但是普通话的平卷舌,淮安话里是不分的,淮安话用z,c,s来代替zh,ch,sh,。淮安方言的声母归类与普通话大致相同。
# 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文读念j,q,x,白读念g,k,h。
# 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
# ‘l’与‘n’相混,但并不是简单的把“l”念成“n”,“n”发成“l”,而是一般洪音韵母前发“l”,细音韵母前发“n”。
# 不区分尖音、团音。
===韵母===
# 淮安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大致是相对应的,普通话中的双元音,淮安话里往往读成单元音韵母。
# 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官与关,山与扇,在淮安话里读音不同,而这些读音在普通话里相同(官读如guon与关不同,扇读如xian与线同音,然读如yan与严同音)。
# 普通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淮安话中没有区别。淮安话的en与eng,in与ing是不分的。
# 普通话有些字读e,淮安话里读uo。如:河(读如huo)、课(读如kuo)。
===入声与调值===
淮安话作为江淮方言淮扬片的代表,与北方话的最大区别在于保留了古入声,入声有明显的喉塞音,因此淮安话有5个{{w|声调}}。
单字{{w|五度标记法|调值}}如下:
阴平中降调:42;阳平中升调:24;上升低平调或低降调:21/11;去声高平调:44/55;入声短促:4/5
== 淮东话简介 ==
== 参考 ==
{{Reflist}}
{{Huai'an}}' |
编辑产生的差异 (edit_diff) | '@@ -1,0 +1,67 @@
+{{wip}}
+
+{{Infobox|nocat=1
+| title = 淮安话
+| rows =
+{{Infobox row|区域|江苏省淮安市大部}}
+{{Infobox row|语系|
+{{Infobox|subbox=1|nocat=1
+ | rows =
+{{Infobox row|语系|汉藏语系 汉语族}}
+{{Infobox row|方言片区|江淮官话 洪巢片 淮东话 淮安话}}
+}}
+}}
+{{Infobox row|Label3|Field3}}
+{{Infobox row|Label4|Field4}}
+}}
+
+
+'''淮安话''',江淮官话淮安小片淮语的代表,江苏里下河地区方言之一,属{{w|汉语}}{{w|江淮官话}}{{w|洪巢片}}{{w|淮东话}},主要在{{w|江苏省}}{{w|淮安市}}使用。淮安话以淮安区淮城口音为标准,内部方言大致分为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和海泗小片。
+
+广义的淮安方言区还包括邻近的洪泽县高良涧、黄集、岔河、朱坝等镇,涟水县保滩等部分乡镇。以淮安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淮剧、淮书等。这些曲艺部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汉语方言概要 ==
+
+'''汉语方言''',或曰'''汉语变体'''、'''汉语分支'''、'''汉语族语言'''、'''中国方言''',是{{w|汉语}}的{{w|语言变体}}。
+
+汉语的发音常随地域而有差别,例如在{{w|官话}}区内(除江淮官话外),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沟通;而在{{w|华南地区}}则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在{{w|中文书面语|书写}}上,古代的{{w|文言文}}虽偶有流变,不过大致统一;现代各种汉语变体的{{w|白话文}}写法却差异巨大。不过现代中文课程所教育之书写语大致都以{{w|官话白话文}}为准,除少部分地区用词差异之外,十分统一。虽然中国学界称汉语变体为“{{w|方言}}”,但方言内部的语言差异甚至大于{{w|欧洲}}诸语之间的差异,甚至方言内部的{{w|次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大于一些欧洲语言间的差异(如{{w|闽语}}内部的差异)。因此一部分西方学者比照欧洲语言{{w|相互理解性|互懂程度}}之划分,认为汉语变体应该称为语言,隶属于{{w|汉语族}}。
+
+汉语分支的划分主要是以“与{{w|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w|闽语}}内部及{{w|吴语}}内部的各个次方言之间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语法逻辑、特定常用词汇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
+
+=== 变体地位之争 ===
+在{{w|语言学}}上,尽管语言(language)与方言(dialect)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但语言与方言往往引起分类争议。中国大陆绝大部份学者将{{w|吴语}}、{{w|闽语}}、{{w|客语}}、{{w|粤语}}等汉语变体称作汉语的方言,不过也有部分欧美学者称该等变体为语言。近代以降,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在其原则上,{{w|相互理解性|互相之间不能通话}}者应该被定义为语言而非方言。由于不同汉语分支的使用者(至少在口语上)通常无法互相理解,于是引起关于吴语、闽语、客语、粤语等到底是方言还是语言的争论。之所以称之为“原则上”,是因为此“理论”在其源发地亦未被彻底执行。如:{{w|瑞典语}}、{{w|挪威语}}、{{w|丹麦语}}三语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但彼此的地缘政治因素,所以并非“方言与方言”的关系。德语、藏语或阿拉伯语的方言之间亦不能{{w|相互理解性|互相通话}},但仍被统一视为德语、藏语和阿拉伯语。另外若以“能否听懂”为汉语划定的标准,则“官话”、“吴语”和“闽语”等这样的“语言”本身并不存在,因为包括“官话”、“吴语”和“闽语”在内的许多汉语分支其内部的次分支本身较难互相通话。不管把“汉语”定位作语族还是一种语言,它的各分支语言之间地位平等,它们都是汉语里的一分子。“汉语”并非专指它们当中的其中一种,而是它们的统称。
+
+===分类===
+中国的{{w|语言学家}}对于划分汉语语言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划分汉语为七大语言,有人划分为五大语言,也有人分为六大语言、八大语言,甚至九大语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语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语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差别。'''主流的汉语七大方言划分为:{{w|官话}}、{{w|吴语}}、{{w|赣语}}、{{w|湘语}}、{{w|客语}}、{{w|闽语}}、{{w|粤语}}。'''
+
+在{{w|地理语言学}}中,汉语还可以分为北方汉语和南方汉语,地理区域大约以{{w|淮河}}为界,以北为北方汉语,以南为南方汉语。北方汉语主要包含{{w|北方官话}}、{{w|晋语}}两大分支。因为中国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中国大陆教育用的{{w|官话白话文}}是以北方汉语中的{{w|官话}}为主;相较于南方汉语,北方汉语留下的文献资料也较多。以{{w|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北方汉语是汉语的主流,不断侵入南方汉语区,将南方汉语同化。南方汉语则主要包括了{{w|吴语}}、{{w|江淮官话}}、{{w|湘语}}、{{w|粤赣方言|粤客赣}}、{{w|闽语}}、{{w|徽语}}等,受到{{w|苗瑶语系}}与{{w|侗台语系}}的影响很大。汉语各变体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方言小片和方言点。
+
+== 特点 ==
+<ref name="江苏淮安-淮安方言">https://www.docin.com/p-3276348010.html,未找到原始出处</ref>
+<ref name="江苏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比分析">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50g0r50hs510r30m6020g70uk381924</ref>
+===声母===
+# 古全浊声母在淮安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以及普通话一致。但是普通话的平卷舌,淮安话里是不分的,淮安话用z,c,s来代替zh,ch,sh,。淮安方言的声母归类与普通话大致相同。
+# 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文读念j,q,x,白读念g,k,h。
+# 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
+# ‘l’与‘n’相混,但并不是简单的把“l”念成“n”,“n”发成“l”,而是一般洪音韵母前发“l”,细音韵母前发“n”。
+# 不区分尖音、团音。
+
+===韵母===
+# 淮安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大致是相对应的,普通话中的双元音,淮安话里往往读成单元音韵母。
+# 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官与关,山与扇,在淮安话里读音不同,而这些读音在普通话里相同(官读如guon与关不同,扇读如xian与线同音,然读如yan与严同音)。
+# 普通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淮安话中没有区别。淮安话的en与eng,in与ing是不分的。
+# 普通话有些字读e,淮安话里读uo。如:河(读如huo)、课(读如kuo)。
+
+===入声与调值===
+淮安话作为江淮方言淮扬片的代表,与北方话的最大区别在于保留了古入声,入声有明显的喉塞音,因此淮安话有5个{{w|声调}}。
+
+单字{{w|五度标记法|调值}}如下:
+
+阴平中降调:42;阳平中升调:24;上升低平调或低降调:21/11;去声高平调:44/55;入声短促:4/5
+
+== 淮东话简介 ==
+
+== 参考 ==
+{{Reflist}}
+
+{{Huai'an}}
' |
新页面大小 (new_size) | 7463 |
编辑增加的行 (added_lines) | [
0 => '{{wip}}',
1 => '',
2 => '{{Infobox|nocat=1',
3 => '| title = 淮安话',
4 => '| rows =',
5 => '{{Infobox row|区域|江苏省淮安市大部}}',
6 => '{{Infobox row|语系|',
7 => '{{Infobox|subbox=1|nocat=1',
8 => ' | rows =',
9 => '{{Infobox row|语系|汉藏语系 汉语族}}',
10 => '{{Infobox row|方言片区|江淮官话 洪巢片 淮东话 淮安话}}',
11 => '}}',
12 => '}}',
13 => '{{Infobox row|Label3|Field3}}',
14 => '{{Infobox row|Label4|Field4}}',
15 => '}}',
16 => '',
17 => '',
18 => ''''淮安话''',江淮官话淮安小片淮语的代表,江苏里下河地区方言之一,属{{w|汉语}}{{w|江淮官话}}{{w|洪巢片}}{{w|淮东话}},主要在{{w|江苏省}}{{w|淮安市}}使用。淮安话以淮安区淮城口音为标准,内部方言大致分为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和海泗小片。',
19 => '',
20 => '广义的淮安方言区还包括邻近的洪泽县高良涧、黄集、岔河、朱坝等镇,涟水县保滩等部分乡镇。以淮安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淮剧、淮书等。这些曲艺部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 '',
22 => '== 汉语方言概要 ==',
23 => '',
24 => ''''汉语方言''',或曰'''汉语变体'''、'''汉语分支'''、'''汉语族语言'''、'''中国方言''',是{{w|汉语}}的{{w|语言变体}}。',
25 => '',
26 => '汉语的发音常随地域而有差别,例如在{{w|官话}}区内(除江淮官话外),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沟通;而在{{w|华南地区}}则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在{{w|中文书面语|书写}}上,古代的{{w|文言文}}虽偶有流变,不过大致统一;现代各种汉语变体的{{w|白话文}}写法却差异巨大。不过现代中文课程所教育之书写语大致都以{{w|官话白话文}}为准,除少部分地区用词差异之外,十分统一。虽然中国学界称汉语变体为“{{w|方言}}”,但方言内部的语言差异甚至大于{{w|欧洲}}诸语之间的差异,甚至方言内部的{{w|次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大于一些欧洲语言间的差异(如{{w|闽语}}内部的差异)。因此一部分西方学者比照欧洲语言{{w|相互理解性|互懂程度}}之划分,认为汉语变体应该称为语言,隶属于{{w|汉语族}}。',
27 => '',
28 => '汉语分支的划分主要是以“与{{w|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w|闽语}}内部及{{w|吴语}}内部的各个次方言之间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语法逻辑、特定常用词汇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
29 => '',
30 => '=== 变体地位之争 ===',
31 => '在{{w|语言学}}上,尽管语言(language)与方言(dialect)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但语言与方言往往引起分类争议。中国大陆绝大部份学者将{{w|吴语}}、{{w|闽语}}、{{w|客语}}、{{w|粤语}}等汉语变体称作汉语的方言,不过也有部分欧美学者称该等变体为语言。近代以降,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在其原则上,{{w|相互理解性|互相之间不能通话}}者应该被定义为语言而非方言。由于不同汉语分支的使用者(至少在口语上)通常无法互相理解,于是引起关于吴语、闽语、客语、粤语等到底是方言还是语言的争论。之所以称之为“原则上”,是因为此“理论”在其源发地亦未被彻底执行。如:{{w|瑞典语}}、{{w|挪威语}}、{{w|丹麦语}}三语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但彼此的地缘政治因素,所以并非“方言与方言”的关系。德语、藏语或阿拉伯语的方言之间亦不能{{w|相互理解性|互相通话}},但仍被统一视为德语、藏语和阿拉伯语。另外若以“能否听懂”为汉语划定的标准,则“官话”、“吴语”和“闽语”等这样的“语言”本身并不存在,因为包括“官话”、“吴语”和“闽语”在内的许多汉语分支其内部的次分支本身较难互相通话。不管把“汉语”定位作语族还是一种语言,它的各分支语言之间地位平等,它们都是汉语里的一分子。“汉语”并非专指它们当中的其中一种,而是它们的统称。',
32 => '',
33 => '===分类===',
34 => '中国的{{w|语言学家}}对于划分汉语语言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划分汉语为七大语言,有人划分为五大语言,也有人分为六大语言、八大语言,甚至九大语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语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语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差别。'''主流的汉语七大方言划分为:{{w|官话}}、{{w|吴语}}、{{w|赣语}}、{{w|湘语}}、{{w|客语}}、{{w|闽语}}、{{w|粤语}}。'''',
35 => '',
36 => '在{{w|地理语言学}}中,汉语还可以分为北方汉语和南方汉语,地理区域大约以{{w|淮河}}为界,以北为北方汉语,以南为南方汉语。北方汉语主要包含{{w|北方官话}}、{{w|晋语}}两大分支。因为中国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中国大陆教育用的{{w|官话白话文}}是以北方汉语中的{{w|官话}}为主;相较于南方汉语,北方汉语留下的文献资料也较多。以{{w|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北方汉语是汉语的主流,不断侵入南方汉语区,将南方汉语同化。南方汉语则主要包括了{{w|吴语}}、{{w|江淮官话}}、{{w|湘语}}、{{w|粤赣方言|粤客赣}}、{{w|闽语}}、{{w|徽语}}等,受到{{w|苗瑶语系}}与{{w|侗台语系}}的影响很大。汉语各变体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方言小片和方言点。',
37 => '',
38 => '== 特点 ==',
39 => '<ref name="江苏淮安-淮安方言">https://www.docin.com/p-3276348010.html,未找到原始出处</ref>',
40 => '<ref name="江苏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比分析">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50g0r50hs510r30m6020g70uk381924</ref>',
41 => '===声母===',
42 => '# 古全浊声母在淮安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以及普通话一致。但是普通话的平卷舌,淮安话里是不分的,淮安话用z,c,s来代替zh,ch,sh,。淮安方言的声母归类与普通话大致相同。',
43 => '# 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文读念j,q,x,白读念g,k,h。',
44 => '# 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
45 => '# ‘l’与‘n’相混,但并不是简单的把“l”念成“n”,“n”发成“l”,而是一般洪音韵母前发“l”,细音韵母前发“n”。',
46 => '# 不区分尖音、团音。',
47 => '',
48 => '===韵母===',
49 => '# 淮安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大致是相对应的,普通话中的双元音,淮安话里往往读成单元音韵母。',
50 => '# 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官与关,山与扇,在淮安话里读音不同,而这些读音在普通话里相同(官读如guon与关不同,扇读如xian与线同音,然读如yan与严同音)。',
51 => '# 普通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淮安话中没有区别。淮安话的en与eng,in与ing是不分的。',
52 => '# 普通话有些字读e,淮安话里读uo。如:河(读如huo)、课(读如kuo)。',
53 => '',
54 => '===入声与调值===',
55 => '淮安话作为江淮方言淮扬片的代表,与北方话的最大区别在于保留了古入声,入声有明显的喉塞音,因此淮安话有5个{{w|声调}}。',
56 => '',
57 => '单字{{w|五度标记法|调值}}如下:',
58 => '',
59 => '阴平中降调:42;阳平中升调:24;上升低平调或低降调:21/11;去声高平调:44/55;入声短促:4/5',
60 => '',
61 => '== 淮东话简介 ==',
62 => '',
63 => '== 参考 ==',
64 => '{{Reflist}}',
65 => '',
66 => '{{Huai'an}}'
] |
更改的Unix时间戳 (timestamp) | 1668861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