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奇葩栖息地!欢迎加入Discord服务器:XfrfHCzfbW欢迎加入QQ频道:r01m9y3iz6请先至特殊:参数设置验证邮箱后再进行编辑。特殊:参数设置挑选自己想要使用的小工具!不会编辑?请至这里学习Wikitext语法。

江苏省淮阴中学

来自奇葩栖息地
SkyEye FAST讨论 | 贡献2021年9月20日 (一) 08:32的版本
江苏省淮阴中学
建校时间
1902年
位置
淮安市清江浦区解放东路99号
33°34′49″N 119°3′6″E
校训
进德修业 弘毅笃行
校风
竖起脊梁担事
教风
教人成人 教人成己
学风
动心忍性 知行合一
校歌
《前进吧,淮中!》

江苏省淮阴中学Huaiyin High School, Jiangsu Province),简称淮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解放东路99号,是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中、江苏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首批优秀特色课程基地、首批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

学校还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五十多所一流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并连续三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国航空学会授予“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称号,获得“全国百强中学”、“全国高中教育50强”等荣誉称号。 淮中建校伊始,遂立“进德修业 弘毅笃行”之校训,承“运河之都”文藻翰墨之运势,薪火相传至今已百余年。在首届毕业生、著名教育家李更生先生倡导的“竖起脊梁担事”精神的指引下,学校虽历经变易,但踔厉奋发,为民族和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

历史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陈夔龙漕运总督,上任伊始即按省城学校的规格筹办江北大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902年3月31日),江北大学堂在西门内行台考棚(今江苏省淮阴中学开明分校北院)内宣告成立,淮扬道尹沈瑜庆为总办、同知许秉彝为监督。

光绪二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902年4月3日),陈夔龙向慈禧太后呈上“设立江北学堂折”,陈述办学理由:

  1. 淮扬徐海各属县距离省城遥远,而且有长江阻隔,交通不便。
  2. 清江浦虽然仅是县治所在地,但河道总督常驻地于此,且为南北要冲,流寓此地的学者、官员很多,文风之盛不亚于省会城市。因此,有必要兴建大学堂,以此为淮海大地开立新风气。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江北高等学堂。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曾就读于此。首届毕业生有著名教育家李更生。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是为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开端。光绪三十年(1905年)年底,漕运总督被撤销,淮安的政治、经济地位从此日益衰落。

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3月),江北提督刘永庆将江北高等学堂改为初级师范性质的江北师范学堂,任总办(监督)。[1]苏北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昙花一现,宣告终结。地理学家张相文任堂长,学生增至300多人。

辛亥革命前,学校一度停办。1912年9月,民国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令》;12月,又颁布《师范学校规程》。学校于此年改为淮阴师范学校[1]

1913年1月,江苏教育厅委任徐慕杜任校长。

1914年,改称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简称“六师”,聘请李更生任学监。

1919年5月中旬,为响应五四运动,淮阴的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今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今淮安市实验小学)、淮阴绳武高等小学4所学校和淮安的江苏省立第九中学(今江苏省淮安中学)在六师礼堂成立了“两淮五校学生联合会”。该会下设总务、宣传、检查、纠察等组,制定九条会章,以爱国为宗旨,提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坚决废除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坚决禁用日货劝用国货”等口号,同时组织学生罢课游行。并编印《爱国报》作为会报。嗣后,五校学生联合会推举陈雄图、钱秉章为代表,到沪谒见孙中山,请示爱国运动方针,他们的做法受到孙中山的肯定和称赞。[2]1919年10月,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致电各报馆、省教育会及全省各学校,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1920年,时江淮地区为军阀马玉仁所盘踞,人民生灵涂炭,加上水灾连年,颗粒无收,民不聊生;而此时的校长徐慕杜,思想守旧、治校专横,学生在其威严统治下,敢怒而不敢言,背地里称他为“小皇帝”。一次周会上,他又借训话之机,吹捧马玉仁的所谓“德政”。当时的学生宋绮云非常愤慨,毅然登上讲台,列举军阀罪恶,据理驳斥了他的谬论,受到了全校同学的赞扬。[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六师全校师生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宋绮云在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了极大的悲恸,并对临时执政、封建军阀段祺瑞误国殃民行为作了义正词严的指责。[3]

1927年,该校成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和共青团支部,为淮阴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党团组织之一。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其中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得斟酌地方情形,可单设一科或兼设数科。于是各地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大都归并于中学。1927年7月,国民政府令江苏试行大学区制,原设之教育厅撤销,所有以前江苏省境内国立、省立各大学,专门学校及中学、师范学校均分别裁并或改组。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与江苏省立第九中学由此合并,改称江苏省立淮阴中学[1]

1928年1月,国民政府又规定大学名称即以所辖区域之名为名。因此,江苏中学、师范合校办理后的校名曾先后分别冠以第四中山大学区、中央大学区和江苏大学区,直到1929年大学区制停止试行为止。[1]1928年3月,江苏省立第九中学改称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此时两校或已拆分。[4]

1932年,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厅务会议,提出师范独立问题,经讨论原则通过。4月,江苏省政府会议通过《中学师范科独立办法》,决定自1932年起分3年完成师范独立工作。学校改称为江苏省立淮阴师范学校[1]

1937年以前,学校共毕业学生800余人,培养出滑田友李崇淮、崔洛亚、朱琳、潘际垌、孙熙民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淮阴屡遭空袭。1938年,学校迁至郊区龙爪树,称江苏省立龙爪树临时师范学校。后又多次迁址,称江苏省立第二临时师范学校。校长范农研坚持敌后办校,但学校仍旧不得不于1943年解散。

1947年,在原址复校,仍称江苏省立淮阴师范学校

1948年12月2日,淮阴解放。9日,淮安解放。1948年12月2日至5日,苏北军区两淮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两淮市警备司令部、中共两淮市委和两淮市政府先后成立。[5]市政府动员城区五校(淮阴师范、私立渔沟中学、私立成志中学、私立江北中学、淮阴县中)在城的部分师生复课,定校名为两淮市第一联合中学,陈天马任校长,直至1949年3月11日两淮市撤销为止,改称淮阴区立淮阴中学。时校园内战壕纵横,瓦砾遍布,门窗零落,残破不堪,经师生奋力清理,始稍复旧观。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逐步发展为完全中学。

1950年,改称苏北淮阴中学。时灾荒严重,人民政府拨助资金资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就校内隙地,开荒种菜,改善生活,全校无一人失学。

1953年,改称江苏省淮阴中学,被确定为江苏省首先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0年,首批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验收,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

1997年5月,经上级部门(市教育局)批准,江苏省淮阴中学与中国民主促进会淮安委员会合作,创办了“淮安市开明中学”。

2002年,位于解放东路的新校区建成,高中部自原址迁出。留在原址的原初中部即为现江苏省淮阴中学开明分校

2017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校名历史沿革
校名 时间
江北大学堂 1902-1903
江北高等学堂 1903-1905
江北师范学堂 1906-1911
淮阴师范学校 1911-1913
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1914-1928
江苏大学区立淮阴中学
第四中山大学省立淮阴中学
中央大学区立淮阴中学
1928-1929
江苏省立淮阴中学 1930-1932
江苏省立淮阴师范学校 1932-1937
江苏省立龙爪树临时师范学校 1938-1939
江苏省立第二临时师范学校 1939-1943
解散 1943-1947
江苏省立淮阴师范学校 1947-1948
两淮市第一联合中学 1948-1949
淮阴区立淮阴中学 1949-1950
苏北淮阴中学 1950-1953
江苏省淮阴中学 1953-1969
清江市淮阴中学 1969-1978
江苏省淮阴中学 1978-

校歌

《前进吧,淮中!》

古运河畔 黄海之滨
闪耀着一颗教育的明星
古运河畔 黄海之滨
闪耀着一颗教育的明星
淮中淮中 淮中淮中
你造就多少人才
你培养多少精英
郁郁栋梁圃 芬芳桃李林
文明团结 奋发求实
文明团结 奋发求实
朝气蓬勃 不断前进
为四化大业育新人
前进前进不断前进
为四化大业育新人
前进前进不断前进!

参考